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,开对“药方子”,才能拔掉“穷根子”,要夺取脱贫攻坚最后的胜利,关键还在“方子”。
“要让贫困户实现长效脱贫,脱贫不返贫,梁山镇究竟应该怎么办?”张家川县梁山镇党委书记付宝强心里一直在思考着。他明白,这是2020年全镇49户194人100%脱贫之问,也是梁山镇全面脱贫与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展之问。
梁山镇位于张家川西北边陲,地处张家川县、秦安县和平凉市庄浪县三县交汇之地,是全县自然条件较差的乡镇,由于位置偏远、土壤贫瘠、产业单一,贫困人数多,曾经一度成为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的乡镇。
面对自然条件差、经济基础薄弱的村组,梁山镇把攻克深度贫困堡垒,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、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,紧紧扭住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这个关键,拉开架势构建扶贫产业体系,迎难而上、真抓实干,有力推动了富民产业发展。
近年来,梁山镇因地制宜,大力推进牛、羊、果、菜等“六大”特色产业,将传统养殖作为助农增收的“短平快”项目,以合作社指导建场为带动,以农户家庭养殖为载体,不断发展壮大特色牛羊产业,努力实现“村有脱贫产业、户有增收渠道”的目标。2019年实现238户1269人稳定脱贫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64元。
不落一村、不落一户、不落一人才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的效果。
“排队签字,确认后,再领钱。”这曾是吕湾村六组58岁的贫困户吕德堂领到合作社配股分红款时的情景。“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,合作社建起来之后,流转了土地,我们能来这里务工,来钱门路多了,收入更稳定了。”
吕德堂一直身体不好,年迈外出务工不方便。他说,村上办起了合作社以后,就在家门口打工方便又有收益,每月基本能拿到1800元。老人说话间从怀里拿出一沓钱,乐呵呵地给记者讲起来。
吕湾村老党员吕满堂今年62岁了,家有4口人,现养两头牛,儿子都出去打工了。老人说,我们老两口闲也是闲着,党的政策好,到合作社打工,让我们既能够照顾到家,也有稳定的收入,还能领到固定工资,填补家用。
吕湾村稼合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育才告诉记者,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,分为种植区和养殖区,目前羊存栏500只,有4个养殖大棚,长期带动贫困户12户,按照每只羊1400元谈价格,年毛收入要达到28万元左右,这样一来,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,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。
产业好不好,要看农民增收有多少。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。
养殖业一直是梁山镇的传统产业,通过合作社带动、项目扶持、群众自购自养相结合的方式,大力发展养殖业,共建成养殖合作社31家,规模养殖户306家,共存栏牛6280头、羊8860只,年出栏牛3000头,羊5000只,极大的增加了群众的收入,拓宽了致富路。
梁山镇镇长马腾说,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。镇党委、政府按照全产业链的思维,统筹推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,通过抓点示范,引导脱贫村不断壮大脱贫增收产业,在全镇形成富民有产业、增收有渠道、脱贫有保障的长效机制。
以产业带脱贫,以产业促增收。无论是脱贫攻坚,还是乡村振兴,梁山镇都牢牢把握住转化优势,着力把传统产业优势、生态优势进行梳理细分,以村定项目、按户领任务,在项目安排、措施制定上出实招,千方百计带领贫困户脱贫,千方百计推进地域经济发展,脱贫攻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。